货源网-微商货源之家!

货源b2b

当前位置: 主页 > 香烟 >
KMAA987

BaoBao故事 | 炊烟生长的地方是故乡(随笔)

时间:2024-04-18 13:28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起源于烟囱,拔节于村庄。炊烟是家的旗帜,炊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是乡野里的一幅风景画,一首悠扬的民歌,是多少人梦中的村庄符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起源于烟囱,拔节于村庄。炊烟是家的旗帜,炊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是乡野里的一幅风景画,一首悠扬的民歌,是多少人梦中的村庄符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跟着炊烟的脚步就能回到家。可是,当隔着时空的距离,即使被炊烟牵手带回的,也不再是过去的故乡。农耕文明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风吹弯了的炊烟也在时代大潮里愈飘愈远,愈飘愈淡,直至天边。

我的村庄在秦岭北麓西岳华山的姊妹山少华山下。我是乡野的孩子,来自村庄,土生土长,就像村庄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片瓦砾。村庄里有几间土坯房、几亩田、一处院落,永远是最柔软温暖的栖居,那便是我的家。静坐灶台前,与父母一起烧火做饭,我拉着风箱扇出的风,吹着燃烧的火焰穿过灶膛,升起袅袅炊烟,烧出香喷喷的饭菜。

小时候,我曾问过妈妈:“那里为什么有一股青烟飘到天上就散开了?”“孩子,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家家户户用柴草生火做饭,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慢慢升起,随着风,越过屋顶,飘过树梢,你看到了弯了烟就赶快回家吃饭,免得大人担心!”妈妈在柴草的烟熏下溢出了晶莹的泪花,抚摸我的头说,似乎炊烟成了一个标杆,成了村庄风吹的方向。

生火做饭时,母亲笑着对我说:“这炊烟呀,就是烟囱里开出来的花,花开了就能闻到饭的香,天天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如果烟囱涌出的是浓浓白烟,那肯定是刚起灶。如果是一小缕烟丝,那饭菜差不多要出锅了。”

为这被风吹弯的炊烟,总是幻想吵闹着,欢笑着,从这家堂屋跑到另一家堂屋,尽情地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时光,一辈子不离开村子,想永久地待在母亲的心里,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春娃,你要有出息,就要好好念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村里娃的命运,才能过上好日子。”一边烧火的父亲对我说。他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眺炊烟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

随着我慢慢长大,也逐渐理解了被风吹弯的炊烟的含义,哪里生起炊烟,就是有人扎根于那里生活。没有炊烟,就没有吹过村庄的风,炊烟是村庄飘扬的一面旗帜,母亲就是升旗的旗手,和旗帜一起升起的还有母亲内心升腾的希望与沸腾的生活。每当旗帜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和炊烟一起缠绕着飘向高空,直至融入那无边的蓝天白云,直到它成了母亲最温暖的臂弯,直至它成了母亲最亲切的呼唤。外出务工的人们看到这面旗帜,就如同回到母亲的怀抱,如同回到亲人的身旁。被风吹弯的炊烟,一个村子的全部,是扎根在土地上的人们的希望,更是村庄高高扬起的一面写满母爱的旗帜。炊烟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心里空虚的时候,被风吹弯的炊烟,让我从落寞中及时找到人生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也激发了我要努力读书过上好日子的念头,这也许是被风吹弯的炊烟对我最低的心愿吧。

炊烟升,必然有柴灶,炊烟袅袅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村庄的标志。烧柴灶需要柴草,一户人家一日三餐、烧水做饭,加上煮食喂猪都离不开,使用量是巨大的,仅靠自家责任田里的麦秸和稻草根本不够用。为此,人们往往要利用农闲时节,盛夏冒着酷热到野外割茅草晒干,或者冬天迎着寒风去山上割枝条,运回来码成垛,以接续灶膛的烟火,不至于因缺少柴火而断炊。那时的农村,炊烟是最为显著的标志,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母亲换上一件破旧的围裙,头戴汗巾,点燃灶膛里的柴草,拉动风箱,为一家人做饭。饭做熟了,母亲脸上落满了烟尘,成了秦腔戏里的丑角。遇上阴雨天气,柴禾湿漉漉的,在灶膛里只冒烟不见火,滚滚浓烟排不出,霎时充盈了满屋,呛得一家人直咳嗽。好不容易做熟了饭,母亲脸上却挂满了呛出的泪花。

近年来,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炊烟渐行渐远了,千百年来,用柴火烧茶煮饭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我想,还会有很多像炊烟一样的东西离我们远去,成为远去的回忆,也一定会有很多更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来到我们身边,扮靓我们幸福日子。

乡村振兴的步伐像一股风一样,改变着曾经风吹弯了炊烟的村庄,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休闲广场也建了起来,公园里的亭子古色古香,村民们劳动了一天,便在这里跳广场舞。四季更替,村庄里的人依然在风中奔跑,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如今,故乡的村庄,正在快速地城镇化,很难见到那一缕缕被风吹弯的炊烟了。但在我心里,故乡的炊烟一直都在,并没有远去。时常在梦里袅袅升起。我不担心村庄失去这些风景,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过程。我只是期盼,在强劲的城市文明和古朴的农耕文明的汇融中,但愿消逝的仅仅是历代文人舒展写意的炊烟,现代人向往惬意的生活,但愿农耕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和现代城市文明滋润下的农家后人,续写出新时代乡村风景的春天故事。

这些年,村里的楼房越建越多,烟囱越来越少,被风吹弯的炊烟也彻底从村子的上空和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傍晚,我登上了儿时与小伙伴们指点炊烟的少华山,放眼望去,村子的上空,没有了炊烟的笼罩,碧蓝如洗,干净而靓丽,村庄已经进入了文明生活的新时代。风吹弯了的炊烟,远去了,留下了一片蓝蓝的天。

风带走的炊烟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记载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每个时代的炊烟都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印迹。如今的乡村很难再看到炊烟了,烧柴灶早已被煤灶、液化气灶、电磁炉等取代,烟囱也愈发稀少,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显得那么孤单,那么落寞,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村庄最后的风景。我不知道以后的孩子们是否要通过手机百度才能知道炊烟的含义。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连那远去的炊烟都会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而心里感到高兴。炊烟结束了持续千百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我们不舍的乡愁,烟消云散了。土地贫瘠,炊烟却总不会消瘦。土地丰腴,母亲栽种的炊烟,正以绿色扩展,占领我心灵的空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